当前位置:首页 >> 宜宾新闻 >> 文章正文
四川屏山:“稻虾共作”效益高 产业园里增收忙
文章来源:屏山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1-04-13

“这段时间稻渔共作基地里的小龙虾正是上市高峰期,当前的批发价根据个头大小每斤能达到28-45元,前段时间刚上市的时候批发价最高达60元/斤(特大号),专合社每天的收入基本都在2万元以上。”屏山县杰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敖德刚一边高兴地说着,一边招呼人将刚捕的龙虾装上了车。

稻渔共作基地

近年来,屏山大地吹响乡村振兴奋进的号角,2020年以实施屏山镇蒋坝社区村(三合片)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绿色循环新兴产业为依托,坚持绿色生态优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旅融合发展,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稻虾同磁共振:黄了水稻,红了龙虾

正是阳春三四月,草长莺飞踏春来。位于屏山县屏山镇蒋坝村桂花组、大湾组的稻渔共作养殖基地内,当前正是一片丰收繁忙的景象,一只只肥美的小龙虾被工人捕捞上岸,等待装车转运销售;田间的育秧基地内,白色塑料棚下的秧苗长势喜人、生机勃勃。

刚捕上来的肥美小龙虾

为跟紧乡村振兴步伐,屏山县以产业兴旺为主导,引进杰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蒋坝社区村(三合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了稻虾共作种养殖基地510亩。“稻虾共作是指将稻田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的种养结合模式,利用水稻和龙虾生长过程中时间及空间的差异,在一片水田里进行种养结合的绿色循环作业,达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的效果。我们基地于每年2月初投放虾苗,每亩约投苗60-80斤,3-5月份收获商品虾,5-6月插秧,10月份稻谷收割完成后再次补投种虾20-40斤/亩。这样算下来一年可收一季稻、两茬虾(商品虾、龙虾苗),年利润达200万元以上。”说起自家的基地,敖德刚滔滔不绝。

稻虾共作模式不仅综合效益达到水稻单作的3倍以上,同时还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的问题。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饵料,水稻还能为其遮阴、避害,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生物肥,促进了水稻生长,二者互依互补,实现双赢。同时,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基本不用或少量使用,实现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协调绿色发展。

园区内的澳洲龙虾养殖基地

利益多方联结:富了百姓,甜了企业

经招商引资,园区内已落地春蓉种植、好实再电商、碧之缘农业和精准农业等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建成桃李科技示范园、稻渔共作种养殖基地和蔬菜大棚保障基地33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优质桃、李、葡萄、蔬菜种植和稻渔共作种养殖约2200亩,实现了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发展。

特色民宿及休闲垂钓区

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经过对村集体“三资”的清理,村上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一边与专合社(龙头企业)相连,一边联结农户。“我们专合社通过常年聘请务工人员6名,2020年支付民工工资18.4万元,通过薪资带动蒋坝社区村人均增收182元。同时,通过供苗保底回收订单引领带动全县龙虾养殖大户42户从事养殖作业,实现年产值600余万元。”敖德刚继续介绍:“除了以上两种合作模式,我们与农户和村公司还通过股权分红模式合作。农户将土地委托专合社经营管理,按AB股分红(保底分红+收益分红),A股按800元每亩保底分红,B股根据折价入股,按经营收益分红,2020年入股农户分红金额41.8万元。同时,村公司将财政投资形成的稻田、水池等资产(经营资产、公益性资产、准公益资产)折股量化入股到专合社经营管理,根据项目投资比例分红,从而达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效果。”

发放劳务工资

通过建立“村集体+专合社(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等多方共赢。

农旅融合发展:全了功能,拓了渠道

“除了批发售卖和电子销售,我们还开展垂钓体验活动。在三四月份乡村景色最美的时候,基地田埂上站满了垂钓的游客,钓起来的龙虾再售卖给他们,这样游客不仅体验了垂钓的乐趣,我们也达到了销售的效果。”敖德刚笑着说道。

农业科技展览馆

屏山镇蒋坝社区村(三合片)现代农业园区的区位条件优越,距离县城4公里,距宜宾市区20公里,距成贵高铁屏山站12公里,农旅融合发展优势明显。在原有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上,园区内新建了占地25亩的游客接待中心、600平方米的群众广场,配套农产品展销馆1个、观光栈道750米、彩色游步道1.6公里、旅游观光亭3处,绿化美化道路6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新建草莓、西瓜采摘园120亩。同时,依托四季果园现有的拓展训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农家乐,园区乡村旅游、餐饮娱乐配套设施愈加健全,农事体验新产业初具规模。

彝族风情园农家乐

以四季果园3A级旅游景区为载体,该园区已发展成了“春可赏花、夏能避暑、秋可品果、冬能沐阳”的乡村旅游好去处,培育了集电子商务、康养度假、文化创意和休闲民宿一体的新业态,园区功能更加齐全,农户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旅融合“融”出了乡村振兴新天地。(刘晓兰)

编辑:闵捷  责任编辑:赵帅

      (编辑:小雷 责编:小苏)

CopyRight,sjw2018.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服务热线:19909016036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蜀ICP备2021004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