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章正文
先哲诗情漾大江——哲学大师唐君毅的诗人情怀(曹峻)
文章来源:戎州峻戈    发布日期:2021-06-02

学生时代,因不满于生活的平凡、平淡、平庸,敝人立志要“诗意地栖息”于万丈红尘,便开始了散文创作。走入职场,因讶异于季羡林大师关于“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没有意义”等生命感悟,为不枉在人间走了一遭,便囫囵吞枣地攻读起《老子》《庄子》等古典哲学和一些西欧哲学著作。因成长于反传统的特殊年代,加上自身的叛逆性格,敝人对传统文化曾长期持排斥态度。后因忝为叙州区唐君毅研究会副会长,加上唐君毅之九叔唐瑛乃我校最早的四位创始人之一(1951—1953年任校长),唐母陈卓仙曾执教我校(时名“外江中学”),敝人便特别注意收集、研读唐氏母子的文章。所幸,通过非系统地攻读,不仅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还纠正了当年的诸多偏见。

近年,因转而主攻古典诗词,敝人便关注起哲学大师唐君毅的诗人情怀。今天,敝人不揣鄙陋,谈谈对唐君毅诗人情怀的拙见,抛砖引玉而已,并借此就教方家。

一、唐君毅诗人气质的来源

(一)自幼栖居巨幅山水画卷

唐君毅故乡在宜宾县普安乡周坝,川南一个东西走向的狭长冲积坝。唐家大院背倚险峻的鹞子山和成片的荔枝林;周遭系一望无垠的绿色田畴、炊烟袅袅的村落农舍;屋前有五色斑斓的沙滩河坝、蜿蜒西去的丝绸之路,以及一泻千里的雄浑大江;对岸是狭长肥沃的窦坝,以及高耸云霄的佛教名山少娥山和千佛岩。“东去涛声流汩汩,南来山色莽苍苍。”唐迪风这副对联,就是其家优美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窃以为,是家乡的雄浑大山,赋予了唐君毅坚忍不拔的品质;是门前的浩渺金江,赋予了他超凡出众的灵气;是故乡的云岚烟雨,唤醒了他复杂的智慧系统(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是故乡的高天厚地,激发了他探寻世界奥秘的兴趣。更是在门槛上的日暮沉思与冥想,或风起云涌时的寂寞与震骇,萌发了他的悲悯恻怛情怀和宇宙苍茫之感。一句话,是川南巨幅山水画卷,赐予唐君毅以一身诗意;是故乡的灵山秀水,滋养出唐君毅的高贵心灵!

除了优美自然环境之外,宜宾还拥有醇厚如酒、酣畅如诗的民风。远古时代,川南僰人“于夷中最仁者,有仁德”;秦汉直至元明时代,川南人保留着“中古之风”(仁孝、节义),待人古道热肠,陆游因此曾有“终焉之志”。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潮所造成的多元文化交融,以及因“集杂成醇”的勾兑技术所成就的美酒文化的长期熏陶,成就了宜宾人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

虽然唐君毅很小就随父母离开了家乡,但他曾于1924年、1930年、1931年、1934年、1941年和1947年,多次返回故乡小驻。川南的独特民风,长久地熏染了唐君毅的心灵,让他的一生充满了川南人的仁德风与灵秀气,而绝无川西人的奸猾气与川东人的粗野味。

(二)从小浸润传统儒家诗教

唐家三代习儒,文化积淀深厚。唐父迪风,乃精通先秦诸子、宋明理学、文字音韵和佛学的清朝末科秀才。他早年叛逆,后来归宗儒学。因能“辨义利,道性善,息邪说,正人伦”而渐成名士,号称“蜀学之正”。唐迪风的岳父陈勉之,熟谙诗书与医道,终身以教学、行医为生;且此老一生行善,乃窦坝著名乡贤。

作为一代大儒,唐迪风自然深知兴起于西周官学的诗教所具有的神奇功能:就家庭而言,善德修身与明理启智,有利于培养温柔敦厚的君子;对社会而言,诗歌的“兴观群怨”功效,有利于“事父事君”,睦族兴邦。

当发觉长子君毅天资聪颖后,唐迪风对其进行了精心培养,让其饱读诗书。在其2岁之时,他便教其识字;6岁的时候,就诱导其意兴盎然地诵读背唐诗和《诗品》《道德经》《说文解字》等;后来,“思无邪”的《诗经》自然也成为唐家长子的必背书籍。

自幼的诗教浸染,铸就了唐君毅的人格之基和诗人情怀。后来,他曾叹道:“及今年已垂老,方渐知诗、礼乐之教,为教之至极!”

(三)唐氏族家庭生活充满诗情

夫唱妻和,诗书继世。唐氏父母不仅是浴德仁考、高蹈前修的高尚士子,还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川南诗人。他俩相敬如宾,遁世无闷,在五四狂飙旗手“家庭是万恶之源”的叫嚣声中,始终秉持“成夫妇,厚人伦,敦教化”的传统家庭理念,不仅将家庭营造成夫妻之间“以道义相成”的道场,更成为五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温馨港湾。清贫的居家日子,也因此变得有滋有味,诗味绵长。譬如,面对乏味的“幽居”生活,陈卓仙逸兴盎然地吟哦道:“摇摆出邻墙,潇洒新篁。犹闻解箨散清香,松柏两廊排翠幛,一若禅堂。乳燕也匆忙,掠过莲塘,并州快剪挂身旁。剪断春魂成缕缕,比柳丝长。”即使是平常散步,她也能发现其中诗味:“一庭芳草半含烟,几处青苔色更鲜。稚子故来相扰扰,绿荫中去听鸣蝉。”面对深山夕照,她能神飞天外,吟哦出佳作《有会而作》:“物候循境秘若神,年年岁岁去来今。深山夕照樵斤响,古渡渔舟欸乃音。迎刃花枝齐解脱,濯足江湖不染尘。海天尽处知何物,为道那边还有人。”1924年回乡小住,陈卓仙挥就《天外》两首:“天外任昂头,青山四望幽。十年尘世气。卷入大江流。皓首相期隐,春风结伴游。云烟过目散,儿女共归休。”“浪翻沙有迹,月过水无痕。胜事闲中见,诗书信口温。弯腰为佳石,谈笑沁清魂。犬吠斜阳外,人归远树村。”面对漠漠轻寒,陈卓仙吟哦道:“轻寒乍暖养花天,孤负多关十六年。独有晴江犹念旧,戏将短桨学摇船。水花点点沾衣袖,风日融融破晓烟。长此寄身云壑外,不知桃杏已鲜妍。”唐迪风立即和诗:“群卉舒荣二月天,风光明艳自年年。乡间地僻时寻胜,江上波平好放船。偕乐儿归石盈握,倦游人过灶生烟。林泉生活君期我,一任邻家斗丑妍。”由此可知,唐氏家居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荡漾着盎然诗味。

以诗纪行,诗化旅程。当年,唐氏夫妇经常携儿带女远足郊游,登高揽胜。每次畅游归来,夫妻俩皆有唱和之作。一次,陈卓仙携子回娘家,途中就吟唱出五律《清晨》:“清晨到北岸,趁此好春光。可惜花时节,输将俯仰中。潮泥深履迹,旭日倦儿童。极目空明外,飘来一短蓬。”漫步沙滩,唐母随口吟哦一诗:“沙滩三五里,信步任东西;白日青天下,岐途未便迷。菜花黄欲老,胡豆嫩还低;水落流声细,潺湲若小溪。”一年仲春,携子游览黄庭坚留下的胜迹后,唐迪风写下了五言排律《游流杯池及涪翁楼》,陈卓仙赓即和以五言排律《仲春日游流杯池及涪翁楼有作,步迪风原韵》。携半岁之子唐君毅前往成都途中,陈卓仙留下了优美七绝《晓发嘉定》:“晓帆风趁白云生,日照江流镜面平。何事客心转凄切,雍雍穆穆棹歌声。”总之,对唐家而言,无论潇洒惬意的郊外闲游,还是艰辛劳顿的羁旅长途,无不氤氲着浓郁的诗意。

诗化亲情,润物无声。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贤母和才女,陈卓仙注意寓教于乐。由于她的作品兼具“陶之意境,杜之性情”,不少人都将其视为“家化的诗篇”。其中,一些诗作反映了和乐持家之美。譬如《幽居》曰:“自磨麦面河麸食,清煮鲜蔬入碗香。儿女苦饥甘饮粥,舟航望断梦还乡。松扉静掩天寥廓,时有书声出院墙。”有的诗歌展现出闲暇苦读之乐。《卧病示诸儿》称:“供奉才完儿睡稳,布衣浣濯灿明霞。闲来展读《象山集》,默默无语解得耶。”部分诗作则表现出诲嗣不倦的慈母情怀。譬如,她是这样告诫长子的:“濠上知鱼乐,空中任鸟飞。尔能知此意,何用侍庭闱?”获悉就读四川大学的女儿唐恂季与同学发生龃龉后,她赶紧缀数句(五律《示恂儿》)以警之。当幼子唐君实通过高级文官考试,入职中华民国拯济委员会后,她立即以诗《复示慈儿》,对其晓以大义:“得信如见汝,肫肫立膝前。陈词怜拙句,寓意解愁颜。报国须当纪,私亲非所先。名慈思称职,妙语可延年。”另外,《示恂儿》《闻恂儿途中被劫,大惊,有作以寄》《感怀示至、恂、慈三儿》《感赋五首示至儿,兼用自励》《示宁儿》《复示宁儿》《示慈儿》(后者系唐君实因“历史问题”而被劳动教养两年之后,她立即用四言诗《示慈儿》,以儒家义理,谆谆诲之曰:“鱼跃渊中,鸢戾天空。泰山之石,南山之松。居则谨慎,行则从容。名汝慈幼,偃草德风。以此示汝,君实斯从。”)如此美妙诗教,自然让唐氏兄妹如沐春风,终身受益。需要指出的是,陈卓仙的330首诗和几十首词作,后悉数收入《思复堂遗诗》。

化诗为戈,笑傲倭寇。1939年夏,抗战渐入相持阶段,日寇战机经常狂轰乱炸,惊扰川中不得安宁。唐君毅在接受教育部特约编辑聘书之后,为了母亲和弟妹们的安全,便安排他们返回宜宾县周坝的老屋定居(时间长达6年)。在战火纷飞的岁月,每天唐家儿女哼唱《义勇军进行曲》的高亢歌声,都给这所川南农家小院带来了世外桃源般的勃勃生机;而唐家贤母笑对渔樵问答的低吟浅吟,则幻化为荡漾在雄山大川之间的天籁之声。唐家歌声中所展现出来的爱国御侮的情怀,以及直面苦难的不屈精神,深深地感染了父老乡亲。乡党们都说:唐家人是在用歌曲,回击着日寇的疯狂轰炸。

琴瑟和鸣,比翼齐飞。1943年,精通围棋、书画的唐君毅迎娶了谢廷光,一位“学养纯深,长于琴书”的大家闺秀。这位眉山淑女在文化艺术上的修养和待人接物上的涵养,一直受到世人称颂。很多研究者认为,“仁者哲学家”唐君毅之所以能力行性情教育、生命教育,并在生命人格、思想事业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全都因为他幸运地拥有一位贤内助。由于唐氏父女喜欢古典诗歌(尤好陶渊明、王维与苏东坡),谢廷光擅长弹奏古琴,即使身处动荡岁月,唐氏小家庭始终弥漫着翰墨诗香,不时荡漾着优美琴声,从而营造出雍雍穆穆的伦常氛围。

定居香港后,唐君毅喜欢跟养女(外甥女)唐安仁一块吟诗唱词,陪女儿下棋,有时还会深夜长谈。每周六上完一节课后,唐君毅每每携带妻女闲逛香港大学的优美校园。暇日,他仨有时会来到簸箕湾,凭栏远眺大海;唐君毅兴致来了,喜欢滔滔不绝地发表对各种事物的观感和对生命的体会。有时,一家三口登上太平山,或引吭高歌,或同吟经典(如王安石《伤春怨》)。有时,还会夫唱妻和,唐君毅曾赠诗爱妻《五日夜》:“淡淡银河,碧空无际,又是新月当头。叹既圆还缺,依旧如钩。共赏清光谁伴,甚情怀,缓步归休。低头念:人生如寄,数十春秋。  休休,好云易散,好花不常开,好梦难留。记前宵梦里,人会秦楼。万种别怀难诉,镇相看、无语双眸。还惊醒,残灯带恨,翠被增愁。”唐夫人曾以《庚寅中秋偕君毅率安儿夜游太平山》馈赠夫君:“与君客香州,难得君欢颜。今日逢君兴,言登隔岸山。缆车扶摇上,群星灿已繁。下车步山径,幽邃任回环。振衣陟高岗,河汉正清浅。海月相辉映,仿佛非人间。玉蟾中天立,方知夜已阑。天风何太急,催我返尘寰。”

唐安仁称:其父虽然对国家社会有无尽的关怀牵挂,一生不能舍去,但他的性情“其实带有浓厚浪漫主义的神髓”,极醉心于“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那与世无争的悠然自得,也向往“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那种御风飘逸的潇洒不羁。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不仅让夫妻俩比翼齐飞,更让养女唐安仁得以健康成长。后来,她荣膺了印地安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二、温柔敦厚的唐君毅诗作

(一)少年时代的稚嫩诗

唐君毅自幼擅诗,喜欢将诗歌写在零零碎碎的纸片上。迄今,我们能看到的遗作有35首,其中词5首,古风6首,四言诗1首,其余皆为七绝。

这些诗词,或同情民生疾苦(如十四岁的《有感》),或表现春游之乐(如十六岁《少年游》),或抒发少年闲愁、迷惘乃至绝望(如十六岁《临江仙》,十七岁《感怀》,十八岁《感怀》以及二十岁《梦死》),或表达仰慕先圣、见贤思齐的心愿(如《孔子》《孟子》《墨子》),或讴歌华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和百年沉沦的捶心之痛(如二十岁《咏史》),或表现泪洒乡关、泣别至亲的无限惆怅(如《离家赴宁》),或表现道通天地的瞬间禅意(如《和程兆熊诗》:“迷蒙烟霭远山低,净饭城高日下西。大地有情随意绿,碧空无碍任云栖。慈怀煦育三千界,慧照能通万劫迷。谁道禅心长寂寞,年年芳草与天齐。”)最难能可贵的是,唐君毅多次以诗抒发了他矢志弘扬中华文化的少年壮怀(如十五岁《生日》:“泰山何崔嵬,长江何浩荡。郁郁中华民,文化多光芒。非我其谁来,一揭此宝藏。”十六岁《满江红》:“大道晦,横流决。身未死,心先灭。挽狂澜既倒,吾安逃责。破浪乘风当有时,壮志休为闲愁泣,自今后,重振好精神,须勤力。”)另外,1942年元月致谢廷光的《旧游杂忆》,他以15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携女友畅游重庆、泸州、宜宾、嘉定、眉州、新都、成都等地的惬意甜蜜,以及两地相悬的相思之苦。

唐君毅的早期词,婉约之作神似晏殊体式,豪放之词不乏放翁气度。唐氏古风,颇得李太白诗之精髓:雄奇奔放,驰骛八极,奥衍浩瀚,雄视古今,加之笔法摇曳多姿,富有浪漫色彩,已初显大家气象。其七绝(《旧游杂忆》组诗)大多意境恬静幽美,风格清新灵动,语言精准生动,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青年时代的散文诗

唐君毅一直酷爱中外先哲的零碎箴言。青年时代,他常常随手将自己的点滴感悟书写下来。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他26岁时创作的散文诗《柏溪随想》。这24则生命感悟,可谓哲学与诗歌的完美结合。那些因“天风吹过脑海时,思流横纵”而从“心泉上涌出的泡沫”,却暗含着青年哲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万古心”(诗句是“谁知月落星稀后,一片清冷万古心”)。

一是许多唐氏箴言,富有古典律诗整饬之美。下面,顺便采撷两则:“艺术的境界,如朝霞映日。宗教的境界,如晚烟沉碧。哲学的境界,如轻云透月。”“政治的活动如建筑,科学的活动如雕刻,哲学的活动如塑像。”

二是很多点滴哲思,完全就是优美短诗。譬如,“假如你爱雨后的湖山,格外的新妍;你也应当爱穿透泪珠所看出的世界,格外的晶莹。”“知识犹如一团生丝,当浸润在生活的水中时,条条清澈,宛转如画。但一朝生活的源泉枯竭,知识也就胶结如泥。”“我爱黄昏,因为它笼罩一切,而不沉没一切;我爱黄昏,因为它使人回味过去的活跃,预想未来的安息。”“冬水渐枯,反清莹见底;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反黄浪翻腾。人之精神之发展,亦复如是。”

三是不少生命感悟,富有律诗对仗之美。譬如,“科学家应有艺术家之趣味盎然,不然则为槁木死灰之科学家;艺术家应有哲学家之眼光超然,不然则为醉生梦死之艺术家;哲学家应有科学家之条理秩序,不然则为恢诡谲怪之哲学家。”“我理想的人格:有印度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情调,西方人的意志。我理想的社会:科学与艺术合一,政治与道德合一,宗教与哲学合一。”“我愿意:从哲学中看人类精神的头脑,从文艺中看人类精神的肌肉,从科学中看人类精神的骨骼,从历史中看人类精神的姿态。”

四是他设想的晚年愿景充满了诗情画意:“白发飘然,依然莫有妻和子。何处是深山,我更入深山深处。茅屋数间,蒲团一个,夜夜灯残天欲晓,遥闻虎啸猿啼;缓步出柴门,看‘天淡银河垂地’。默念:星移斗换,万古如斯,人世悲欢,循环若梦。遥对夜雾迷茫外之人间,洒下数行清泪。——这样便可度去我的余年了。”即使是自己的最终归宿,他也设想得如李太白之死那般的唯美:“中天明月,玉宇无尘;沙滩寂寥,海潮初静;独泛小舟,遥望天水之涯徐驶;待波涛汹涌,我亦沉没入海天的无尽。”

(三)唐氏风格的校歌

唐君毅帮人撰写校歌的时候,总会将温柔敦厚的诗教精髓融入其中。譬如,1973年香港新亚中学创建之初,他欣然命笔曰:

日日新,又日新。勤于学,敏于事,慎于言,谨于行。少年的光阴,如流水之悠悠易逝;少年的心情,如佳木之欣欣向荣。敬我师长乐我群,爱我家庭仁我民。

天光不息,农圃长春。这儿是绿野神州、南海之滨,我们是中华民族神明子孙。我们的学业、德业、事业,日新又日新。中华的文明,在新的亚洲、新的世界,万古常新。

该校歌因内蕴丰厚,文词华赡,旋律优美,被该校师生传唱至今。窃以为,它岂止是一首普通的校歌,完全是一位充满文化自信的睿智老者寄望后生的呕心诗篇。

三、诗情荡漾的唐氏哲学著作

(一)艰深大部头里满注诗味

由于受到儒家诗教熏染,唐君毅自幼精通诗词;从事哲学研究之后,他完全是在用诗的语言来撰写哲学著作。正因为如此,其作品自有一番迥异于其他哲人著作的动人气象和独特魅力,其中自然不乏充满飘逸情致和深刻哲思的篇章。

譬如,在《人生之体验》的“导言”中,唐君毅在论述自己不喜欢当今许多人生哲学道德著作之理由——依次罗列各门学说的纲目和一些人生哲学、道德观念,它们“只能与人以知识,不能与人以启示,透露不出著者心灵深处的消息”,且因太过机械而“足以窒息读者之精神的呼吸”之后,宣称:“我对愈早之人生哲学之著作,愈喜欢。我喜欢中国之‘六经’,希伯来之《新旧约》,印度之《吠陀》,希腊哲学家如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之零碎的箴言。我喜欢那些著作,不是它们已全道尽人生的真理。我喜欢留下那些语言文字的人的心境与精神、气象与胸襟。那些人,生于混沌凿破未久的时代,洪荒太古之气息积留于他们之精神中。他们在天苍苍、野茫茫之世界中,忽然灵光闪动,放出智慧之火花,留下千古名言。他们在才凿破的混沌中,建立精神的根基;他们开始面对宇宙人生,发出声音。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心境下,自然有一种莽莽苍苍的气象、高远博大的胸襟。他们之留下语言文字,都是出于心所不容己,自然真率厚重,力引千钧。他们以智慧之光,去开始照耀混沌,如黑夜电光之初在云际闪动,曲折参差,似不遵照逻辑秩序。然雷随电起,隆隆之声,震动全宇,使人梦中惊醒,对天际而肃然,神为之凝,思为之深。”阅读以上这些文字,让读者既能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顿悟宇宙生命之真谛;也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偕浪漫诗人神游八荒。

(二)文章标题不乏优美诗句

唐君毅的很多文章标题颇能吸引读者眼球,有的简直让人过目不忘。为啥?因为这些标题多为灵动优美的诗句,充分发挥了“题好一半文”的神奇作用。

譬如,《说中华民族的花果飘零》就远比《论中华文明日渐衰败》出彩,因为它具有震撼人心的画面感,更能强烈引发读者内心的悲慨,个别智者甚至会由此而许下振兴传统优秀文化的宏愿。《花果飘零及灵根自植》中的“灵根自植”,就远比《呼唤世界华人的“根源意识”》更具美感。一看到《病中乾坤》这个标题,就会让人对哲人的弘大内心世界和顽强生命力心生敬意。《上下与天地同流》《生命三问与心灵九境》《人生之颠倒与复位》《心灵的开发与凝聚》等,都能激发起读者探索宇宙、人生以及精神世界奥秘的兴趣。

四、结束语

唐君毅先生大半生生活于积贫积弱、战乱频仍的时代,生活上颠沛流离。当年,狂飙旗手们妖魔化传统文化的谬论狂言,西方列强散布“中华文化已经死亡”的流言蜚语,以及海外华人丧失民族自尊,盲目趋奉、崇拜西方的种种乱象,让他精神上痛苦万分。虽然如此,他并没有颓唐丧气,而是尽一己之力,去拯救深溺精神苦海的亿万同胞。为了唤醒国人的自尊,他潜心寻求中国文化的特殊精神内涵。经过二十年对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的反复思辨,他所发现的那套崭新思维系统,不仅帮助他深刻洞悉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优劣以及症结,更创造性地发现了新的中国文化精神面貌,最终开创了传统儒学的新境界。另一方面,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他早已桃李遍天下,中华文化种子借助他的众多高足,传播到了五洲四海。频繁出席众多高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更让他声播四海,名震寰瀛。他还以30部煌煌巨著,极大提升了中华文化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成为举世公认的“新儒学大师”。

本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全世界掀起了“中国热”。随着“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近年全球就有510家孔子学院落成开学。足以告慰唐先生在天之灵的是:中华文化已由昔日的“花果飘零”,变得为当今的花繁叶茂;“文化自信”更成为中共的核心理念之一。现在,每当读到唐君毅诗文的时候,敝人就会想到南宋中兴名臣赵鼎的名联:“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窃以为,在现当代所有四川文化人中,唐君毅先生一生的德才、胸襟和事功,足以担当如此崇高的评价。

去年3月10日,敝人邀请宜宾学院杨永明教授光临叙州区二中举办关于唐君毅的学术讲座。讲座结束,曾感赋拙诗。

叠翠少娥泸水沧,仙风睿哲育奇郎。

碧波伴读钟灵秀,港岛创庠挑大梁。

挥就华章人有羡,复兴儒学世无双。

先贤身殁精神在,延续薪火泽八方。

今天,谨借宜宾市唐君毅研究学会年会,再赋七言拙诗,以表达对“一代诗哲”的敬意。

愤嗟花果久飘零,道统沉沦少火星。

自植灵根传绝学,倡修心性发悲声。

移居香港创新亚,比较中西破晦冥。

独秉孤忠狮子吼,名播欧美撼东瀛。

(曹峻:叙州区二中教师)


      (编辑:小雷 责编:小苏)

CopyRight,sjw2018.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服务热线:19909016036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蜀ICP备2021004568号